去4S店買車,經(jīng)常聽到剎車有碟剎、鼓剎,那么,兩種剎車有何特點?哪種更好?
另外,經(jīng)常聽到一些與制動相關的名詞,如:ABS、ESC、ESP、EPB、ibooster等?這些又是什么意思?用來干嘛的?
今天,我們用一篇文章來介紹下汽車制動系統(tǒng)的前世今生,可能并沒有你想得那么簡單。
汽車自誕生之日起就有了剎車。
1.源起:機械制動時代
19世紀80年代,德國科學家卡爾·本茨發(fā)明了世界上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汽車。
奔馳一號
這臺車當時搭載的是一臺單缸、四沖程汽油機,排量0.93升,功率只有0.8馬力,整車重254公斤,最高時速16公里,沒有倒擋。
當年,貝塔·本茨(世界上第一位司機,女司機)駕駛著這輛車去轉娘家,完成了人類首次長途駕駛(大概105公里),在行駛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剎車剎不住,便找了個鞋匠,定制了一塊剎車片,剎車片就此誕生。
那個時候,汽車制動系統(tǒng)很簡單,就是依靠杠桿原理,將力傳遞給制動器(早期為木塊,后來演變成橡膠塊),制動器與輪胎之間產(chǎn)生摩擦,然后將車剎住。
由于早期車速低,簡單的機械制動系統(tǒng)勉強能夠將車輛剎住,但隨著汽車技術的發(fā)展,車速越來越高,制動系統(tǒng)急需改進。
1900年,威廉·邁巴赫發(fā)明了最早的鼓式制動器,后來在1902年,雷諾汽車創(chuàng)始人路易斯·雷諾對其進行了改良。這種機械鼓式制動器位于車輪中央,制動蹄位于制動鼓內(nèi)部,摩擦片附著于制動蹄上,制動時通過把制動蹄壓向制動鼓從而實現(xiàn)制動功能。
1902年英國工程師佛雷德里克·威廉·蘭切斯特設計出了汽車盤式制動器并申請了專利。當時由于材料所限,所以摩擦片是銅片,而制動盤是鐵質圓盤,剎車時會產(chǎn)生刺耳的聲音。
盤式制動器
此外,當時的路況非常惡劣,銅制剎車片很快磨損,壽命很短,所以當時盤式制動器并沒有流行起來。
鼓式制動器在隨后很長一段時間內(nèi)被廣泛使用,但由于鼓式制動器先天的設計缺陷,在制動時產(chǎn)生的大量熱量無法及時散出,大大降低了制動性能,里面進水以后更會影響剎車性能,而盤式制動器則不存在這些問題。
于是,人們又把目光轉向了盤式制動器,隨著材料科技的發(fā)展,摩擦片已變成了有機摩擦材料,摩擦系數(shù)大、噪音小、價格低廉,使得盤式制動器變得比鼓式制動器更為流行。
在隨后汽車制動系統(tǒng)的發(fā)展中,制動器都離不開以上兩種原理,提升的方向在于怎么讓剎車更省力、更舒適、更安全。
2.風云變幻:液壓制動的誕生
1921年,美國的道奇兄弟公司首次在汽車上使用了液壓制動系統(tǒng),其優(yōu)點是操作輕松、制動力度大,成為了制動系統(tǒng)的重要里程碑。
液壓鼓式制動原理
液壓盤式制動原理
液壓制動系統(tǒng)的出現(xiàn),讓駕駛員可以以更小的力踩踏制動踏板來獲得一樣的制動效果,達到輔助制動的效果。
3.科技進步:真空助力與防抱死
雖然有了液壓制動系統(tǒng),但剎車踩起來還是比較費勁,能不能更省力點?
到了20世紀50年代,真空助力制動器的出現(xiàn),使得司機們再也不需要像之前那樣費力地踩制動踏板了。
真空助力器及部件
真空助力器處于制動踏板和制動主缸之間,它將踏板力經(jīng)過一級放大后傳遞給制動主缸,再經(jīng)二級放大后傳遞給制動器,從而實現(xiàn)制動。
制動力從踏板到輪缸示意圖
真空助力器是怎么工作的?
車輛啟動后,助力器腔內(nèi)會形成一定的真空,當踩下制動踏板時,助力器的后腔進氣閥打開,后腔充氣至大氣壓,與前腔形成壓力差,形成對制動主缸的推力,從而實現(xiàn)了真空輔助剎車的目的。
真空泵在發(fā)動機啟動后才能工作,這就為什么發(fā)動機不啟動時,剎車很硬,踩不下去的原因。
行文至此,人類已經(jīng)能輕松的將較小的力進行放大并快速使輪胎停止轉動,但這樣做并不安全。
在車速較高或路面比較濕滑時,如果制動力較大,輪胎直接停止轉動,車輛就會失控。
前輪抱死,車輛會失去方向控制,后輪抱死,車輛會進行甩尾失控,大大降低了車輛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。
于是,ABS(防抱死制動系統(tǒng))出現(xiàn)了。
1978年,梅賽德斯-奔馳首次在量產(chǎn)車型上應用了ABS,顯著提升了汽車的行駛安全性。
ABS整個系統(tǒng)很復雜,簡單來講,就是當剎車踏板被踩下時,ABS系統(tǒng)會時刻檢測四個輪速,及時調整各個輪子的制動壓力,使輪子與地面保持最佳附著力而不被抱死,司機只要無腦的將剎車踏板踩下即可。
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只有一些豪華車才配備ABS系統(tǒng),現(xiàn)在基本上是標配了。
4.智能時代:電子車身穩(wěn)定系統(tǒng)
ABS解決了剎車失控的問題,但有時候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在急轉彎的時候,即使不踩剎車,車輛可能也會失控,怎么才能讓車輛轉彎時更安全?
所以,在21世紀初,ESP(Electric Stability Program,電子車身穩(wěn)定程序)出現(xiàn)了。
ESP可以說是ABS的升級版,它集成了車輪防抱死、制動力分配、牽引力控制、車身動態(tài)穩(wěn)定控制功能。
當車輛出現(xiàn)轉向過度或不足、側滑、甩尾、車身擺動而駕駛員無法控制時,ESP通過控制四輪,有針對性的對各個輪胎減小或增加制動力使車輛修正行駛軌跡,便于駕駛員控制車輛。
ESP已成為車輛的重要安全配置之一,一款車沒ESP,賣車的都不好意思說,買車的不提,好像自己不懂車一樣。
目前ESP的供應商有德國BOSCH、大陸、美國天合TRW、德爾福、日本電裝DENSO、愛信、韓國萬都等。
由于BOSCH發(fā)明了ESP并注冊了商標,所以其他家的車身穩(wěn)定系統(tǒng)只能叫ESC(Electric Stability Control)了。
5.未來展望:智能駕駛的新篇章
隨著汽車行業(yè)向智能化、電氣化發(fā)展,制動系統(tǒng)也迎來了新的挑戰(zhàn)和機遇。AEBS、ibooster等一大批新技術涌現(xiàn)。
以上提到的都是一些主動剎車技術,即需要司機主動操作,而有時候,在緊急情況下,司機根本來不及反應,所以AEBS就應運而生了。
AEBS(Advanced Emergence Braking System)系統(tǒng)通過攝像頭或雷達檢測和識別前方車輛,在有碰撞可能的情況下先用聲音、警示燈提醒司機進行制動。若司機仍無制動操作,系統(tǒng)就會采取自動制動措施來減輕或避免碰撞。
隨著近些年電動汽車的發(fā)展,前文提到的傳統(tǒng)真空助力器顯然無法在電車上使用,因為真空泵需要與發(fā)動機進氣歧管連接才能獲取真空,而電動車上沒有發(fā)動機。
于是,iBooster(intelligent Brake System,智能剎車系統(tǒng))出現(xiàn)了。
iBooster完全脫離了真空這個字眼,它是通過電機帶動齒輪來實現(xiàn)助力的。
博世(Bosch)線控制動系統(tǒng)iBooster
①是安裝螺栓;②是踏板行程傳感器;③是油壺(儲油罐);④是制動主缸;⑤是電機和控制器;⑥是輸入桿。
駕駛員踩踏制動踏板后,輸入桿會產(chǎn)生位移,踏板行程傳感器探測到輸入桿的位移,然后將此信號發(fā)送給控制器,控制器計算出電機應產(chǎn)生的力矩,再由傳動裝置將該扭矩轉換為給制動主缸的制動液壓力。
iBooster剎車響應快、精準、安全等級高,同時制動過程更平順、柔滑,所以稱其為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而生毫不為過。
6.停車制動
上面提到的都是行車制動相關的技術,即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如何讓車迅速、安全地停下來。
而車輛熄火靜止后,我們也要把車輛固定住,防止其移動,這種技術叫做停止制動技術。
最常見的就是機械手剎,這種技術成熟、可靠,至今很多車輛仍然在使用。
但總有粗心大意的司機,熄火后忘記拉手剎、起步時忘記抬手剎。
所以,EPB(Electric Parking Brake,電子駐車)就出現(xiàn)了。
EPB就是我們常說的電子手剎,它的剎車原理與機械手剎類似,但EPB用起來可要舒服多了。停車掛P擋后,電子手剎會自動拉起,車輛啟動時,若忘記松手剎,EPB也會自動釋放,再也不用擔心忘記拉手剎了。
一般,在電子手剎旁邊還有個AUTO?H的按鈕,全稱是AUTO HOLD(自動駐車),它與EPB又是啥關系?
EPB主要用于長期停車(僅用于P擋或N擋),而AUTO HOLD則主要用于短期停車(可用于D擋)。如紅綠燈時,不想腳踩剎車,可以打開AUTO HOLD,等綠燈亮時,直接踩油門就能走,在半坡起步時,這個功能就更實用了!
結語
汽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(tǒng),僅一個制動系統(tǒng)里面就有這么多學問。汽車技術的更新迭代,始終在追求更安全、更舒適、更智能、更環(huán)保。
后期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一些懸架、轉向等方面的知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