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龍芯官宣了2K系列工控芯片和龍芯3B6600。
2K3000采用12nm工藝,具有8核,單核性能不低于龍芯5000,非常適合做高性價比的上網本和MINI主機,在工控行業(yè)也具有潛力。
龍芯3B6600雖然掛在6000系列中,但從CPU核的升級來看,完全可以叫龍芯7000,IPC從3A6000的17/G提升到22/G,如果主頻達到2.8G,單核性能將超過60分,在國產CPU中獨占鰲頭,畢竟,一些技術引進CPU的單核性能連30分都到不了。
龍芯3B6600上市后,龍芯在單核上的性能優(yōu)勢將非常顯著,只要堆核心數(shù)就可以開發(fā)出頂流服務器CPU。
也許是厚積薄發(fā)的作用,這幾年,龍芯的單核性能提升簡直就是開掛的,與技術引進CPU形成鮮明對比。即便是和英特爾和AMD對比,龍芯的CPU核也可圈可點。
如果22/G的成績能夠達成,那么,3GHz主頻的龍芯3B6600可以達到4.5GHz的13代酷睿,這在國產CPU中是獨一無二的,即便放眼全球,也少有類似案例。
必須說明的是英特爾的14代酷睿相對于13代提升微乎其微,而且13代和14代酷睿都有縮缸問題,英特爾的高主頻優(yōu)勢反而可能成為其阿喀琉斯之踵,至于英特爾最新發(fā)布的CPU性能相對于上一代反而倒退了,龍芯6600的IPC已經是世界頂流水平了。
從英特爾最新一代的CPU來看,顯然是把重心放到了降低能耗上,哪怕是性能倒退10%,也要把能耗降下來。鐵流推測,很可能是13、14代酷睿為了極致性能,極致加壓,結果冗余太低,高負載下就縮缸。所以新一代CPU針對此前的問題,就只能有所取舍,選擇了優(yōu)化性能功耗比,哪怕是性能倒退也在所不惜。
從中可以看出,CPU設計已經接近瓶頸了,即便是英特爾也不得不犧牲性能換取能效。未來,龍芯在性能上追平英特爾只是時間問題。誠然,看到成績的同時,也要看到差距,國產CPU在功耗控制和主頻方面差距不小,特別是高主頻下的功耗控制只有英特爾、AMD等少數(shù)西方公司有經驗。
簡言之,龍芯前途光明,但差距依舊不小,同志仍需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