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5日,臺積電宣布,已與群創(chuàng)光電簽訂合約,以約合人民幣37.88億元購買群創(chuàng)光電位于臺南市新市區(qū)的廠房及附屬設施,其目的在于擴充其CoWoS(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)先進封裝產能。
近兩個月,頭部企業(yè)在半導體先進封裝領域擴產與技術更新動作頻頻,而提升面向人工智能應用芯片的封裝能力,是這系列舉措的主要目標。
一面是持續(xù)、大量地以人工智能芯片作為目標市場布局的先進封裝;一面是一直未找到“殺手級”應用的人工智能技術。這不禁讓人懷疑:若是AI找不到合適的應用承接,先進封裝是否將面臨過剩風險?
產能持續(xù)擴張
8月9日,全球最大封裝測試代工廠日月光半導體從宏璟建設購入其K18廠房,該工廠將主要布局晶圓凸塊封裝和覆晶封裝制程生產線,以應對未來先進封裝產能擴充的需求。這是日月光自去年12月以來的第三次擴產動作,且此次擴產規(guī)模最大,規(guī)劃的擴產面積約相當于前兩次擴產面積之和的三倍。
在今年6月,日月光宣布在高雄市擴產,以支撐先進封裝制程的終端測試需求、AI晶圓高效能運算和散熱需求。據了解,日月光近三個月以來的投資金額已經達到約49億元,將用于購置設備、常務設施。
7月11日,日月光半導體子公司ISE Labs宣布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荷西開設第二個廠區(qū)。此次擴建的新廠區(qū)針對北美客戶的工程需求進行改建,服務對象涵蓋人工智能/機器學習、先進輔助駕駛系統(tǒng)、高性能計算等新興半導體應用領域的解決方案開發(fā)商。
7月18日,臺積電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在2024年第二季度法說會上表示,CoWoS當前產能嚴重供不應求,正在努力擴產,并希望在2025—2026年實現(xiàn)供需平衡。
近日,臺積電首次釋放CoW制程委托外部公司生產訂單,由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精密工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承接。這也體現(xiàn)了臺積電滿足市場需求的策略:通過與專業(yè)封測廠合作,補足公司產能缺口。
從全球來看,布局先進封裝的主要有三大類企業(yè):IDM、晶圓代工廠、封裝測試代工廠(OSAT)。
2023年全球半導體封裝主要參與廠商的資本支出占比
數據來源:Yole
從2023年全球先進封裝資本支出情況來看,臺積電、英特爾、三星和日月光分別以27%、26%、15%、10%的份額位居2023年全球先進封裝資本支出前4名,四家企業(yè)的資本支出綜合約占2023年全年全行業(yè)資本支出的78%。
封裝方式頻出新
近期,封裝技術方式再出新。
7月,三星電子 AVP 先進封裝部門稱正在開發(fā)面向 AI 半導體芯片的新型“3.3D”先進封裝技術,目標 2026 年二季度實現(xiàn)量產。這一3.3D封裝技術整合了三星電子多項先進異構集成技術,技術方案更類似于三星電子現(xiàn)有封裝技術的整合。
這一設計在大部分位置采用銅RDL重布線層,代替了價格約為前者十倍的硅中介層。接近三星電子的消息源指出,該設計可在不犧牲芯片表現(xiàn)的前提下較完全采用硅中介層的方案降低22%生產成本。
8月5日,全球最大HBM(高帶寬存儲)供應商SK海力士在官網發(fā)表文章稱,公司于今年3月量產的HBM3E產品,采用了MR-MUF(批量回流模制底部填充)技術。該技術于2021年研發(fā),去年升級為MR-MUF4,并將用于下半年的產品中。該技術具備翹曲控制特性,可實現(xiàn)無翹曲堆疊,且芯片厚度比傳統(tǒng)芯片薄40%,并通過新型保護材料提高了散熱性能。
SK海力士副社長李圭濟在文章中表示:“最近,混合鍵合等新一代封裝技術受到廣泛關注,該技術能在產品厚度不變的情況下,通過增加芯片堆疊層數來提升產品性能和容量。盡管頂層與底層芯片間距變窄導致的散熱問題依然存在,但這項技術有望成為滿足客戶日益多樣化性能需求的一種解決方案?!?/p>
今年6月,玻璃基板將用于芯片封裝以提升晶體管密度的消息引發(fā)業(yè)界關注。我國頭部芯片封測企業(yè)也紛紛給出了企業(yè)關于玻璃基板研發(fā)布局的回應。
華天科技表示,公司有玻璃基板封裝研發(fā)布局;通富微電表示,公司具有玻璃基板封裝相關技術儲備,具備使用TGV玻璃基板進行封裝的技術能力;晶方科技表示,結合傳感器需求及自身工藝積累,公司具有多樣化的玻璃加工技術,包括制作微結構、光學結構、鍍膜、通孔、盲孔等,且公司自主開發(fā)的玻璃基板,在Fanout(扇出)等封裝工藝上已有多年量產經驗。
7月,三星透露稱,已經委托其三星電機部門啟動玻璃基板研發(fā)工作,三星計劃借助其不同業(yè)務部門(包括顯示器業(yè)務)的成果,來促進未來在玻璃基板領域的合作。該公司預計,將在2026年實現(xiàn)大規(guī)模生產,并計劃在2024年9月完成試生產線的建設。
同月,AMD表示計劃在超高性能系統(tǒng)級封裝(SiP)產品中引入玻璃基板,時間預計在2025-2026年。芯片封裝用玻璃基板技術由英特爾率先布局,英特爾預計將于2026—2030年實現(xiàn)量產。
產能有過剩風險?
上述企業(yè)為何產能持續(xù)擴張、技術拓展再加碼?AI仍是影響它們決策的最大變量。
不論是臺積電的CoWoS、三星宣稱的3.3D封裝,還是日月光最新宣布擴建的新廠房,都將面向人工智能的高性能計算芯片作為布局先進封裝的優(yōu)先目標。
8月6日,SK海力士宣布其美國先進封裝廠將從美國政府獲得至多4.5億美元的直接補貼和5億美元貸款。而SK海力士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西拉斐特投資38.7億美元建造的存儲器先進封裝生產基地,也將AI作為首要目標市場。
但需要大量且持續(xù)投資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尚未找到有效且穩(wěn)定的營收來源,緊鑼密鼓上馬的先進封裝,真的不會由于可能存在的AI泡沫破裂而成為過剩產能嗎?
目前,關于AI芯片未來的市場場景,許多業(yè)界人士仍表現(xiàn)出積極態(tài)度。
國內半導體封裝測試公司華天科技(昆山)電子有限公司研發(fā)總監(jiān)、研究院院長馬書英在接受《中國電子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不論是用于高性能計算的算力市場,例如國外的ChatGPT、國內的Kimi,還是無人駕駛等汽車領域相關需求,都需要AI芯片,這些應用都將提升對新型封裝的需求。
在馬書英看來,布局先進封裝需要很大的人才和投資成本。因此,有能力布局先進封裝的企業(yè)十分有限。對于國內市場而言,先進封裝產能更為稀缺,短期之內不存在過剩風險。
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副總裁盛陵海認為,先進封裝涉及的技術紛繁復雜,其產能需要分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來看:海外產能,更多地瞄準針對人工智能的高性能計算和HBM等領域,其技術相對領先,客戶需求也立足全球高端;國內布局的先進封裝產能,同樣涵蓋AI芯片、存儲等領域,但相較于海外而言相對落后,產能相較于海外而言也更為緊缺。
至于未來布局的先進封裝產能是否會過剩,盛陵海認為,若是各大封裝企業(yè)持續(xù)、廣泛投資先進封裝技術,并形成較大產能,則此類產能的均價也會下滑。若AI芯片相關市場缺乏足夠承載能力,則產能也會相應地轉移到其他應用市場。
但盛陵海補充道:在AI真正帶來井噴式投資回報之前,終將有大批量的AI應用企業(yè)退出。但就目前來看,針對AI的投入不會結束,以英偉達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供應商將持續(xù)受益,也就意味著為AI芯片布局的先進封裝持續(xù)有下游市場接盤。
“畢竟沒有人能證明AI沒用?!笔⒘旰Uf道。
作者丨姬曉婷編輯丨張心怡美編丨馬利亞監(jiān)制丨連曉東